總是疲倦煩躁、難專注?小心「爆米花腦」搗亂!4個行動找回清爽人生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ging/article/5135354
你可能不覺得你和手機的關係影響了自己的壓力。我大部分的病人一開始都不了解其中連結。
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出你對智慧型手機的心理依賴程度。在接下來3到4個小時中,手邊準備一張紙和一支筆。每當你想要查看手機時,就在紙上畫正字記號。就算沒有真的拿起手機,試著在每次心中浮現想查看手機的念頭時,就誠實記錄下來。我大部分的病人和朋友都對紙上正字記號的數量感到震驚。
有一個朋友甚至緊張到笑著開玩笑說:「太難以置信了!我把紙張的正面都記完,還必須翻面用到背面。我知道我們每小時會呼吸大概960次。這幾乎等於我每吸進一口氣,就想查看手機一次!幫幫我!」
過度刺激的大腦就像爆米花
「爆米花腦」(popcorn brain)。這雖然不是真正的醫學診斷名詞,卻是愈來愈常見的文化現象。這是研究人員大衛.李維(David Levy)創造的名詞,用來形容當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時,大腦會發生什麼事。
我們的大腦迴路因為資訊不斷快速湧現,受到過度刺激而「像爆米花一樣瞬間爆開」。久而久之,大腦開始習慣不斷湧現的資訊,讓我們更難放下手上的裝置、放慢思考、在線下好好生活,因為在線下的世界,一切都以不同且更緩慢的速度進行。
我們很難察覺出現爆米花腦的狀況,因為這個現象太普遍了。
只要是過度使用媒體都可能出現爆米花腦。說不定你比較喜歡用社群媒體。我有一個病人擔心自己有「IG成癮」,因為他每15分鐘就會拿手機查看Instagram。另一個病人則是社群媒體上的網紅,晚上幾乎每個小時都會醒來監控追蹤她貼文的互動率。
就像適應不良的壓力會以許多不同方式呈現,爆米花腦也會以不同形式呈現。當我注意到病患出現這個現象時,我清楚了解到,我需要詢問他們使用媒體的狀況、對智慧型手機的心理依賴程度,將這些資訊納入臨床決策的標準程序之一。我從許多病患身上親眼目睹科技對壓力的嚴重影響。
對我的病人朱利安來說,他的筋疲力盡、煩躁和疲憊感都是爆米花腦的徵兆。他因為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疲憊感來見我,那時他的主要照護醫師為他做了徹底檢查,但從血液檢查和心臟影像檢查都沒有發現異狀。
朱利安變得非常疲憊,嚴重到會影響他擔任大眾運輸火車列車長的工作。他來見我時已經受夠了,而且非常疲憊。他的疲憊影響了他的情緒和生活品質。
減少爆米花腦的4個簡單行動
接收與過度接收媒體資訊之間的差異只有一線之隔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已過度接收媒體資訊,並造成不健康的壓力的話,我建議你注意自己有沒有一些可能已經過度接收資訊的症狀?你覺得自己是否有爆米花腦的狀況?
你會不會經常不由自主地想去查看手機?你有沒有過本來只想稍微看一下手機,結果大把時間便因此流逝的經驗?如果你沒有隨時隨地連上網,會不會因此覺得焦慮或煩躁?你是否出現愈來愈多生理上的問題,像朱利安的疲憊與煩躁?
很多人告訴我,如果他們真的去檢視自己的媒體使用狀況,會發現出現了好幾個問題,像是:難以專注、記憶力差、惶惶不安或沒有活力。有些人告訴我,他們覺得很焦慮、鬱鬱寡歡、感到被耗盡,或覺得失去希望。
一些病患過度使用媒體,沒有出現心理健康上的問題,卻出現生理上的問題,像是頭痛、脖子痛、肩膀痛、背痛、眼睛疲勞等。
你可以遵循以下計畫,盡可能減少出現爆米花腦的風險,或治好你的爆米花腦:
1. 把目標放在一天最多滑兩次手機,一次20分鐘。其他時間,只能用手機打重要的電話,或傳送重要訊息和電子郵件。計時並為自己負責。在數位的空間中,很容易就忘記時間。
2. 選擇取消推播通知和自動跳出的功能。如果真的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,你遲早會知道。
3. 工作的時候,試著將智慧型手機放在離工作檯面至少3公尺遠的地方。在家的時候也一樣,尤其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。
4. 睡覺時,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邊桌。這樣能避免夜間查看手機,也避免你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。告訴家人或同事,如果有緊急狀況就打電話給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