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悠樂新鮮事

撞球、鋼鐵拳擊、修家電,新加坡推「熟男限定」課程:終於有地方讓我們自在做自己

健康與養生資訊
2025.08.08

撞球、鋼鐵拳擊、修家電,新加坡推「熟男限定」課程:終於有地方讓我們自在做自己
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ging/article/5136739

一群60歲以上的「安哥」(uncle,新加坡對男性長者的稱呼)正隨著教練的指令跨步、出拳,做出一連串結合拳擊、武術與混和格鬥的動作。他們在活躍樂齡中心參加鋼鐵拳擊(Steel Combat)課程,即使汗水不停滴落,卻都神采奕奕。

「在男性限定的活動中,我們比較能自在聊天!」活躍樂齡中心的熟面孔、64歲的黃本勝(音譯)說。

新加坡預計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,隨著人口老化,長者族群也愈發多元,不僅壽命更長、健康狀況更佳,教育與經濟背景也比過往更好。

新加坡政府為此推動「樂齡 SG」(Age Well SG)計劃,核心目標之一即是廣設「活躍樂齡中心」(Active Ageing Centres, AACs)。該計劃由衛生部、國家發展部與交通部共同推動,目的是讓長者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健康、積極、獨立地老化。

這些中心是由政府聯合非營利組織等團體協力經營,提供長者社交、運動與健康檢查等活動的空間,並設計多樣化課程及活動,開放60歲以上的長者報名參加。除了促進彼此交流,也增加自我價值感,目的在減少長者的孤獨感,增強和社會的連結。

參加樂齡課程7成是女性,男性呢?

活躍樂齡中心遍布新加坡全島,至2025年3月已超過223間,服務數十萬名長者。這些中心過去多半以女性參與者為主,約七成參與者是女性。

男性長者又在哪裡?該怎麼提高他們對於活動的參與感與歸屬感?

杜克-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高齡研究與教育中心(Centre for Age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, CARE)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,每五位年滿62歲的新加坡人中,就有兩位感到孤獨。2021年近一步研究也指出,年長華人面臨社交隔離的風險日益增加。

除了家庭規模縮小、親人變少。此外,新冠疫情期間,長者之間的日常互動驟減,加劇了寂寞感。尤其是男性長者,有37%表示感到孤獨,遠高於女性長者的31%。

護聯中心(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, AIC)負責協調新加坡全國150多間「活躍樂齡中心」的課程安排,為了吸引更多男性長者參與,正積極設計課程。

為了讓更多男性長者願意參加活動,各中心設計不同的策略。

策略1. 男性限定課程,符合興趣

「我們發現,男性長者普遍更喜歡帶有競爭性的課程。」時任AIC的銀髮世代辦公室(Silver Generation Office)的副主任周俊良(音譯)指出,男性長者通常較為被動,讓他們走出家門參加課程的難度往往高於女性,與其設計一般性的課程,不如針對他們的具體興趣與需求。

職總保健合作社(NTUC Health)經營的活躍樂齡中心,近期開始推廣「男性長者限定」的鋼鐵拳擊課程,幾個月下來,男性參與人數呈翻倍成長。

該中心的鋼鐵拳擊課程甚至歡迎行動不便和坐輪椅的長者加入,教練將動作改良簡化,設計坐著也可以進行的動作。

「長者會慢慢發現,他們的反應、協調性在進步。」教練劉峻明說,「只要有動一點點,都比不動好。」

職總保健合作社活躍樂齡中心的社區經理劉文森(音譯)表示,中心課程活動的的報名者中,女性長者比例相當高。他認為,這可能是因為男性覺得課程大多屬於女性取向,且女性較男性積極。

「我們的經驗是,只要課程對男女都開放,女性就會很快把名額搶完。」劉文森說。

他指出,男性比較不太會彼此討論分享孤單的感覺,「因此男性限定的活動能鼓勵他們敞開心胸互動,自在地分享經驗。」

中心也把握機會向參與者蒐集建議,例如「靜坐課」就是根據回饋所開設的,也是目前限定男性參與的活動之一。

策略2. 男士專屬時光,更好融入

衛理福利院各區的樂齡活動中心(MWS Senior Activity Centres)是由新加坡衛理公會所經營,從2023年8月起推出了「男士專屬快樂時光」(Men-Only Happy Hour)活動,每週固定時段,舉辦限定男性參加的象棋、桌上足球等互動遊戲。

86歲的退休司機梁貴(音譯)在妻子因癌症過世後,兒子曾試著鼓勵他去日照中心或參加活躍樂齡中心的活動,但他始終拒絕,甚至出門路線會刻意避開這些中心。

「每次經過看見裡面大多是女性,我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。」他說道。他寧願選擇一個人待在家裡,拒絕和外界接觸。 

梁貴的子女皆已在外成家,喪偶後過著獨居生活。他坦言,起初還會與幾位退休的朋友聚聚,尋求一點慰藉,但隨著老友一一離世,他開始封閉自己,陷入憂鬱,甚至浮現輕生念頭。梁貴說,「那時候真的覺得,活著還有什麼意思?」

後來知道有男性限定的時段,「因為只限男性,我終於可以自在參加了。」梁貴說。如今他不僅每週持續參加活動,還拓展到其他項目,從體能運動、戶外出遊到甚至和女性成員一起唱卡拉OK!

「現在快樂多了,也比較不孤單,」他笑著說,「我交了很多朋友,這些多元活動讓我每天都有值得期待的事。」

策略3. 參加同好活動,建立心理支持

聖路加樂齡關懷中心(St Luke's ElderCare)則是推出了撞球俱樂部,在盛港的聖路加樂齡關懷中心,自從推出撞球俱樂部以來,半年來出席活動的男性人數明顯增加。該中心的社區服務組副主任溫博納(音譯)說:「來參加活動的參與者,確實增加了20到 30%的男性比例。」

在中心原本常見的課程如手工藝、烘焙班與健康講座,約有80至90%的參與者是女性。

73歲的謝彼得(音譯)打撞球已超過50年,是一位撞球教練,當他聽說碧山的聖路加樂齡關懷中心有撞球俱樂部,立刻被吸引,現在他每週固定3天會去參與活動,還成了撞球俱樂部的隊長。

這年紀,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。參加這些活動,能遠離無聊,也遠離失智的風險。」謝彼得說,他們也因此交到朋友、建立情誼,每次打完球,一定會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店喝一杯印度拉茶。

此外,聖路加樂齡關懷中心也開設其他男性導向的活動課程,例如草地滾球(Lawn Bowls),還有「自己修」(Repair Kaki)活動,讓男性聚在一起修理家電。

新加坡活躍樂齡中心透過3大策略,讓熟男們再次活躍,從參與活動開始,走入社區、參與人群,享受更健康自在的生活。

facebook LINE top